本文《讀《外國教育紀實》心得》由本站整理,僅供參考。
近幾年來,我國進行了較大規模的“中等教育結構改革”。我從北京師范學院物理系畢業后成了一名家庭電器職業高中的教師。三年來,邊學邊教,克服了種種困難,終于使第一批學生畢收了。但學生的分配遇到了很大閑難:有的工廠急需這個專業的人才,但由于種種社會原因無法接收畢業生;有的單位只收男生;還有些學生到了工作單位用非所學,等等。這使有些人對職業高中的前途產生了疑問。 最近偶讀外國教育紀實一書(傅克著,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),其中瑞典的綜合高中與中等教育改革的趨勢一文對我啟發很大。我感到,要辦好職業高中,非有全社會的支持不可,這是辦好此類學校的必要條件。 文中介紹的瑞典的綜合高中與我們的職業高中性質基本相同。他們解決學校經費不足、學生分配等問題的辦法是靠國家的政策。這就是:“企業必須優先招收受過職業教育、技術對口的畢業生。企業有義務解決學生實驗設備和實習場地的問題。”并規定:“工礦企業部門必須按照學校的教學計劃,提供最理想的教育環境和條件。除學習為主的實習,企業必須支付學生一定的報酬”等等。 我認為,瑞典的經驗很有借鑒意義。例如,在教學中,由于我們自己設備不全,不能滿足學生親自動手實驗的需要。我們便與有關工廠聯系實習。但幾家廠方分別以:“學生安全問題不能保證”,“生產緊張,實行生產承包,無人接待”等’給予謝絕。為此,我們的教學計劃多次修改,教學目的難以完成。瑞典綜合高中的實驗、實習和生產勞動約占全部學習時間的二分之一,但我們學校這類課程卻很少。瑞典綜合高中的實習課所以那么多,主要是因為未來新工人的質量直接影響到實習所在企業的切身利益。為此,這些企業就對綜合高中提供了良好的設備和實習場地。企業的自覺性和國家的有關規定,在保證綜合高中質量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,解決了學生的分配和工廠技術工人來源等一系列問 我想,要使我們的職業高中辦得更加完善>國家對有關問題應作出規定,使人們認識到職業高中與工廠企業之間的利害關系,從而使工廠企業具有辦學和吸收職業高中畢業生的積極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