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《誦讀版《明月幾時有》聽后感》由本站整理,僅供參考。
聽誦讀版《明月幾時有》有感
今天是我校同課異構第二天,田隅老師講《水調歌頭》從誦讀角度詮釋這一節課。從開始的只對字音的要求,到對節奏的要求,再到對語調、輕重音、語速、韻腳等的把握,再到最后把感情融入,學生在田老師的指導下,讀得如癡如醉。由剛開始學生不愿意讀,再到最后爭先恐后得讀,學生人人參與其中。最后課結束了,學生還意猶未盡。實在精彩!
誦讀指導課,其實以前我在剛參加工作的時候也上過,那時只是憑著一腔熱情,學生也是深受感染,但卻沒有一個清晰的指導思路。隨著教齡的增加,自己越來越重視教學的實際效果,特別是對提高教學成績的幫助,所以漸漸弱化了對學生誦讀的指導,而我的課也漸漸淡化了語文味。用前幾天讀過的一篇文章作者的話說,以教師自己的解讀,代替了學生的理解,人為縮短了學生誦讀的時間,與作者對話的時間。
前幾天看的文章《在閱讀實踐中學會閱讀》《讓閱讀在學生的心中發芽》和昨天聽的田老師的這節課給我很大震動。語文課應該擔當起讓學生體會誦讀樂趣的重任,因為也只有語文課可以。我們肯定不能節節都上成誦讀欣賞課,但是每學期可以至少抽出一節材料適合朗讀的課文,讓學生美讀。從而促使他用美讀去欣賞其他的課文。